作为一个INFP,我们似乎总会被别人烙上“文艺青年”、“感性”等标签。而数学,这个看似苦涩、逻辑的学科,似乎与我们格格不入。但事实上,在我看来,INFP也有自己的数学方式,探寻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些脉络和规律。
以前我做过一份MBTI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我是典型的INFP。当时我也没太在意,认为这种标签也就那样了,但后来通过了解,慢慢领悟到了这个类型的内涵。INFP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凭借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内心深处的梦想,一路都往前走。当然,不排除个别人在发现没有理想格局的情况下,会陷入深深的恐惧、无助和迷茫中。
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也许蕴藏着丰富而清晰的运算和计算,甚至可以整理成一个简洁而有力的理论模型。
首先,INFP的内心世界必然包含很多情感因素。我们对于自己所喜欢和所讨厌的事物有着非常鲜明的感性反应。这种反应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与个体经历、文化背景、性格特质等各个方面有关。但如果我们从多角度、多因素去观察,或许可以找到某些规律和特征。比如,INFP的排斥情感上的束缚和压迫,有强烈表达自我的愿望,不希望被固定的框架限制。这种“渴望自由”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内心世界中一种数学运算:即为求得最小值或最大值(min-max问题),我们需要主动寻求自由的变量范围和参数,探究局部极值点或全局最值点。
其次,INFP很喜欢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在某些时候容易成为领悟深奥道理和哲学思考的重要群体。这个过程有时候需要认真阅读大量书籍或文献,分析各种和证据,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在建构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也在做着数学运算:对于给定的一组公理,在其中推导出未知的问题(集合论、逻辑推理中的问题)。通过“假设、引理、证明”的过程,我们寻求着内心深处的真理和奥秘。
最后,INFP的内心世界也含有很多模棱两可的事物。在处理这些事物和矛盾时,我们很容易运用到平衡法则——也就是通过权衡利弊,追求某种平衡点或者折中方案。比如,在面对自己深陷矛盾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到类似线性规划的方法:将问题转换成为一个优化问题,找到最优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当然,这个“最优解”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目标、收益和成本等变量的变动而发生改变的。但是,通过运用数学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各种交织的元素,从而指导行动和决策。
所以,INFP的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和遥远,而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并且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颗敏锐、批判和创造的心,便能体悟到内心变量的差异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