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作为一种流行的个性测试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使用。在MBTI类型中,INFP被认为是充满理想、完美主义、情感丰富的艺术家型人格。然而,随着MBTI的普及和重新审视,我们逐渐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的风险,尤其是有些参与者可能会选择“虚假INFP”。
虚假INFP是指故意或无意地选择INFP类型以符合心理期望或符合社交标准而不是自己的真实个性。虽然这种行为并不是完全彻底的谎言,但它的影响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造成虚假INFP现象的三大原因
个性测试本身存在错误性质
个性测试和MBTI系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有专家认为个性测试存在偏见和错误分类。例如,MBTI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个体变化以及现实处境对人格的影响,因此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因此,由于测试工具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错误性质,虚假INFP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释。
社会期望塑造了类型形象
人们生活在一个规定、标准、消费的社会中,有大量的社会讯息和文化符号被不断投局于我们的感官中,文化浸透和出版物产生了大量的定性特征。如果一个人害怕在群体中被孤立,或者缺乏自信,他可能会“销声匿迹”于他人的期望中,如真正的INFP类型特点被误解为某种外向或积极理助力,并在认知AD等其他个性测试工具上做出表现。因此,虚假INFP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社会期望的压力。
性格鉴定的采取问题
在MBTI中,个体不止有一个基本类型,而是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有些参与者可能只关注某些方面,忽略了其他方面,以致于造成认知偏差。例如,虚假INFP可能会专注于兴趣和价值观方面的特征,而忽视其他方面。因此,性格鉴定采取的问题也是虚假INFP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虚假INFP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虚假INFP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虚假INFP可能会打乱测试工具本身的准确性,影响咨询师对个体做出的有效性判断,并在跟人沟通交流中出现障碍。
其次,虚假INFP会使个人自我认知产生误差。选择虚假INFP的某些个体可能会误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特点,甚至可能会错过自己本质上真正的性格类型。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可能会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导致个人的决策出现偏差。
最后,虚假INFP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由于被误解为INFP,这些人也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嘲笑、争议和不适应,进而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心情。在许多社交场合中,虚假INFP也难以与更符合自己性格类型的人群交流,导致时间和能量的浪费。
虚假INFP现象严重的扰乱了完整的性格模型和我们的判断过程。虽然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和解释,但我们仍应采取行动遏制它的发生,并尽力使每一个个人都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