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MBTI是什么?点击进入【MBTI性格测试】(在新窗口打开)

MBTI的16个人格类型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其中ENFP类型以其活泼热情、富有创意和天马行空的头脑,赢得了不少粉丝。但是,许多人对此仍存疑虑:“ENFP很少吗?”下面我们将进行深入探讨。

ENFP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ENFP是什么。ENFP是指在MBTI中,外向(E),直觉(N),情感(F),感觉(P)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最高的人。简而言之,ENFP是一个把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的,具备强烈的理想主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人。

ENFP的特点

1.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ENFP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他们能轻松地通过头脑中的构想和思考来适应变化,并能实施计划,以便在个人和组织层面上大大取得成功。

2.敏感而富有同情心

ENFP的人通常对别人的需要和情感状态非常敏感,他们倾向于和人相处融洽,希望建立深刻情感关系。

3.喜欢冒险和冒险精神

作为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人,ENFP经常会被新奇有趣的事情所吸引。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并通过不断探索来发掘自身的潜力。

那么,ENFP究竟很少吗?

一种说法认为,由于ENFP是一个独特而充满特色的人格类型,所以ENFP的数量应该很少。这种说法与事实并不符合。

虽然人格类型分布情况不同,但ENFP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差异不大。在美国,只有约5-8%的人属于ENFP类型,这意味着ENFP的确不是最常见的人格类型。国外的一些数据显示,在英国、加拿大、欧洲等地,ENFP在种群中的比例也只有5-6%。但是,在中国,根据一个2010年的调查显示,ENFP属于中国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最多的人格类型之一,占比高达13.5%。

课题组对MBTI测评进行访谈发现,不同年龄段和职业领域的人中能拥有ENFP类型的比例也有所不同。教育行业是ENFP比较集中的领域,教师、心理顾问和艺术家这些职业的人很可能属于ENFP类型。同时,24岁以下的年轻人倾向于ENFP类型。

ENFP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人格类型,但也不是很少的类型。在不同的年龄和职业领域中,ENFP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虽然ENFP的人群数量不多,但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同情心和冒险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了解这个类型,发挥ENFP的优势,更好地为自己、为他人和为社会做出贡献。

(ENFP和哪些类型最匹配)

在这里,课题组向大家介绍ENFP和哪些类型最为匹配。从经验来看,ENFP和如下几个类型的人最为配合默契。

1.ISTJ

虽然INFP和ENFP都是外向的,但在其他层面上,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ISTJ和ENFP具有互补性,因为他们的功能不同但相互补充。ISTJ强调组织和系统,认真负责; ENFP则以创意和探索为重点。因此,这种类型之间的合作应该非常成功。

2.IFNP

虽然ENFP与INFP都是极具创意的类型,但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ENFP更加外向和充满活力。因为ENFP和INFP在Intuitive、Feeling、Perceiving中三个主要方面上具有相同之处,所以两人会成为有趣的谈话伙伴,他们之间会有深层次的理解和友谊。

3.ENTP

ENFP和ENTP都是主观直觉和外向类型。由于ENFP和ENTP都非常实验性、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很可能会一起发现新鲜而有趣的事物,且会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4.INFJ

ENFP和INFJ之间形成的匹配一般基于两人的“默契”或者共同利益。INFJ往往是非常闷骚的,外表沉稳谨慎,内心却崇尚幻想和想象力。然而,他们容易与ENFP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系,启发对方的创造力,激励对方勇敢探索世界的精神。

总而言之,MBTI十六个人格类型各有优劣和不同,我们不必太在意自己被判定为何种类型,但应该关注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如果愿意,我们也可以分析和学习其他类型的特质,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提高我们在工作和社交中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美晶,等.基于MBTI的大学生人格类型分析[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5):36-39.

2. Ackerman, C. M., & Witt, E. A. (2012).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2(6), 707–729.

3. Li, Y., & Wei, L. (20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areer interests in Chinese context: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Tsinghua Management Review, 3(3), 360–369.

4. Schweiger, D. W. & Goldsmith, D. J. (2009).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 In S. Zedeck,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2, pp. 421–472).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