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性格类型理论广泛运用于职业规划、社交互动、心理健康等领域。其中,ESTJ和INFP两种性格类型截然不同,分别代表者典型的传统主义与自由灵魂。然而,有一种现象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即部分INFP性格类型的人会在成长中生动活泼的ESTJ性格影响下转变出现隐藏的个性——似乎INFP的道德内省、感性思考被ESTJ的准确行动所抑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不禁想问,是否也会有某种顽固、机械的ESTJ模式在脆弱的INFP内心泛滥?
经过实际个案的探索,这种现象实在发生了,证明了当事人们是如此意识,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与本来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竟出人意料地相像。这样的转变,究竟是ESTJ对INFP的深刻改造,或者说更进一步的消解性格类型理论的可信度呢?接下来,我将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尝试探讨ESTJ性格如何教育出INFP性格,并思考其中的启示。
I. 教育方面
1. 家长过于要求成绩
为了引导孩子的学业,家长会逐渐陷入“绩效论”的陷阱中,只追求好的成绩和高的荣誉。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成长黑洞,没有其他更深入的付出和反思方式。当他们遇到难题或是做错事情时,缺乏引导和探索的策略,一旦发现自己被卡住,就会变得十分焦虑,并尝试通过表现或自我确认来化解内心的恐慌。这时,ESTJ型父母可能会从态度、语言上进行指导,“你应该抓住机会”、“你能做到的”、“你还有很多做的”,以此扼杀了INFP对世界的直觉理解和存在价值。
2. 学校企图“改造”
随着升学的增加压力,学校系统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绩效表现,并将其纳入到制度化的审查中。在这种固有的思维框架下,学校体系对于个性化特色的关注很少,不同的学生也几乎被同化。INFP类型学生由于内向、敏感等特质,在这个环境中很难获得有效的支持,往往遭受到反感、忽视、误解甚至是责难,从而惊恐和退缩。ESTJ型老师往往强调任务完成和规则执行,会鼓励学生参加少量高竞争性活动和考试,并对那些不符合规则的表现进行严厉批评,使得INFP因过份被约束而自觉压抑。
II. 家庭方面
1. 内向父母关注外在美
当我们提到内向,往往仅仅停留在与人际的联系上。但事实上,还包括我们如何面对文艺和冒险等各种方面。INFP型学生在家庭中往往具有纪念价值,有自己的兴趣和感性;但在优先打造成功者和“出众儿女”的父母制度影响下,内向的学生往往被批评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ESTJ型父母的做法是让孩子走标准轨道、不协调的行为以及松弛的自由,缺少对孩子的真正尊重。
2. 暴力教育引导子女简单看待事件
过度使用体罚和强制性量化评估是ESTJ向INFP错误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身体和言辞暴力的批评,学生被教唆一种粗俗的、单向的思考方式,认为问题只有错与对,只有成功和失败,而不是能否在自己看来做得很好或者从中学到东西。这样会让INFP学生内心上变得无助、达观甚至仇恨,变得更难去表达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
III. 社会方面
1. 文化隔离和歧视
在多元社会中,人们总是存在着某种歧视的风险,例如:语言、宗教、性别、文化和地理位置等等。我们的钢筋森林部分男性统治和典型的冷静既无情与暴力,使得任何不同的声音被淹没在千夫所指中。
起来,在以上方面,可以看出ESTJ的“正义”思维导致许多深度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途径被视为“虚无的”,支持者们在尝试跟上这种消极扭曲的生活方式时往往遇到了大量的困难。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他们正确地传达和引导的范例中再获得启发;例如较高的学习计划、对规则及改善体系的注重、以及从小扶持礼仪和家庭责任等等。
总的来说,INFP性格在受“正常”教育体系下是容易失衡和被故意忽略的,但在大环境中又有其独特的、深刻的贡献。ESTJ向INFP性格转变的现象,想必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令我们担忧的是——处于自由空气下的INFP可能会过度追求对细节更高的理解,而忘了权利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