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MBTI人格理论的普及,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关于各种人格类型的推荐书单。然而,如此推荐又是否合适呢?我们不妨先来考虑一个具体的案例:INFP不要看太宰治。
INFP,即内向、直觉、情感、知觉的人格类型,被认为是某些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诗人”或“思想家”。而太宰治则是日本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文豪之一。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推荐INFP阅读太宰治呢?难道这个推荐是合理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MBTI人格类型只是一种人的偏好和倾向,并不是对某个人非常严谨、准确的描述。MBTI仅能反映一部分某个人的个性特点,而太宰治的作品并不一定适合所有INFP。因此,如果仅仅根据MBTI结果来判定阅读太宰治是否合适,并不能对每个具体的人进行准确的预测。
其次,太宰治的作品被大家口耳相传是因为它含有浓重的悲情色彩,这也是许多人认为他阅读太宰治的原因之一。然而,对于INFP这类思想和感觉比较细腻的人来说,消极向下的情感容易产生过度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加剧负面情绪。而且,太宰治的作品大多以自我厌恶、自杀等消极内容为主题,对于那些情感较为敏感的人来说,这种书籍可能会加深他们的消极状态,不利于真正理解和进步。
此外,太宰治的文学风格潜在地反映了日本紧张艺术环境中对心理障碍和失落的人的同情。而这种风格也在某种程度上将着重点放在了病态和苦难上,容易引发INFP们的共鸣,其结果就是有可能让读太宰治的INFP陷入到过于沉溺于自己的悲伤情感之中,不能快速回复到正常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阅读太宰治对于每个INFP来说都不会是必然的优势,并且如有不良损伤后果,便不能继续推荐。然而,这并不能意味着任何有着INFP人格特点的人都不能阅读太宰治。毕竟,心灵的平静和愉悦感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才能获得的,但对于未曾经历过人生困境的年轻人们来说还是建议“看书即看人”的这个值得注意。
因此,我们可以推荐给INFP一些关于积极、向上,以及激励法力的书籍:例如奥斯特作品中的《盛宴》、《威廉·傅克·面壁纠察队事件》,或者柏拉图、叶芝、男谷和卡瓦菲斯等古典文学中的佳作。这些作品虽然也包含各种消极因素,但更多的是富于生命和希望,并能帮助人们在挫折和困境中寻求鼓舞和启发。如果INFP愿意,也可以挑选不那么严肃的读物,例如艺术史、旅游文学、反乌托邦小说等等,以此转换心情从而提升平静愉悦的心态。
无论什么MBTI人格类型,阅读都是一项复杂多样的任务。不要被别人的书单(无论其多令人垂涎)所吸引,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的对应来进行选择更明智和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