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MBTI是什么?点击进入【MBTI性格测试】(在新窗口打开)

INFP是十六种人格类型中最为理想主义、情感化和文艺的一个,他们热衷于探索意义和内涵,在心灵深处构筑着独特而华丽的梦境世界。但是即便是这样一组独立思考的人,普遍存在着两个极端化的方向:情感深厚到无法自拔,或者过度理性冷静。本文试图从根源分析这两种态度,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发展历程。

1. 极度情感化的INFP

百度搜索相关词汇:INFP HSP 情感导向

INFP是以情感契入生命为核心特征的群体,他们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着理解和共鸣。同时,他们对于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深陷于负面情绪之中。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常常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使得其在交际和工作方面越来越困难。

那么这样的情感趋向,从何而来呢?其中一个解释,是来自于INFP童年时期的经历”。在我曾经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极端情感化的INFP几乎所有人都有着共性的童年经历:他们往往在早期的生活环境中鲜少受到支持和认可,需要经历大量的心理创伤。同时,他们不愿意将这些负面情感分享给他人,反而选择向内沉溺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中,从而确立起了“内向”的性格特征。

那么,一个如此鲜明的内向特质,是如何影响着INFP与外界的互动呢?首先,这意味着他们相对不擅长面对外界的挑战,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能。此外,他们通常会忽视或低估外部因素,并过度依据个人情感的导向做出决策。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平衡(Ratio)很容易失衡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2. 过度理性的INFP

百度搜索相关词汇:INFP OCD 完美主义倾向

然而,当INFP决定“走向理性”时,他们的行为模式又会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征:严格遵循规则、程序或者顺序,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强烈追求。这种过度理性化的状态有时与强迫症(OCD)有所关联,与INFP正常思维模式下的温暖和敏感相差甚远。

方案二是取决于之前的状态而确定了其行为模式,当INFP处于压力下,或者经历了重大生活变革时,这种理性制约和追求完美的动机便会跃然于表面。有学者将这种状态描述为“内心世界开关”的开启,这种过度关注细节和规则的想法在其意识中占据了主导位置,淹没其原有的个性和艺术气息。而当情况得到管理和调节后,患者又会恢复到他们平常敏感而柔情的状态。

那么,这样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我们发现,与情感化的INFP不同,这样的倾向与个体童年时期的经历并不相关。实际上,它更多地是源于礼仪、规则、自治和秩序上过分依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建立的。因此,许多INFP中所拥有的独特的关怀和理解之外的能力,常常会因为这种理性化的挑战而被忽视或弱化。

综合研究,我们得出了几个观点:第一个是INFP能够在某些情况下或启动或关闭其内心开关,而明确了这种函数模式对于日常行为的影响,是更好地控制每个情况下的表现,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是INFP的童年经历、人格特征和生活历程的互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想要从强烈情感体验或理性过度中走出来,对于每个个体都需要深入认知自己的心理体验,透过表面经验直接涉及到内心深处去,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