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是一种常用的性格测评方法,它描述个体在认知、处理信息、决策及与世界互动的偏好方式,分为16种类型。王小波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思想家,其性格类型备受关注。那么,王小波是intp还是infp?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一、MBTI性格类型简介
在探究王小波的性格类型前,我们需要了解MBTI的性格类型,包括以下方面:
1. E(外向)或I(内向):
E类型的人倾向于在与人交往时更兴奋和充满能量,而I类型的人更希望在安静和独处的环境中收集精力。
2. S(感觉型)或N(直觉型):
S类型的人更注重周围的事实和细节,而N类型的人更注重未来的设想和可能性。
3. T(思考型)或F(感情型):
T类型的人更倾向于通过逻辑和理性来做决策,而F类型的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来做出决策。
4. J(判断型)或P(知觉型):
J类型的人更喜欢有安排和计划的生活,P类型的人更喜欢按照当下的感受行事,更懂得享受当下。
二、探究王小波的性格类型
1. 形象
从王小波笔下的小说形象入手,可以看出王小波倾向于以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智高度凝练之人为原型,创造人物。比如,在《黄金时代》里,卫小娥就是王小波自己的分身。此外,王小波笔下的人物偏好思辨与语言游戏,具体地表现在诸如赫尔曼·黑塞的洛泰,后者作为一个不断反省与思考的人物,在王小波文学成长史上影响深远。又例如,虚构中的“爹妈”在《黄金时代》中被赋予了过度的理性思辨和自我隔离的特质,显然是符合INTP类型性格的。
2. 文化影响
王小波受到了德国哲学家、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巨大影响,而黑塞被认为是intp型人格。福岛正信分析了《黄金时代》中黑塞元素的五种表现方式(汉化、网状应用、内部观察器、理想之乡、变装),提到的“理想之乡”的建构正体现了与intp相符合的主导方向:对世界的理智控制;并且在第一篇小说中有一个稚嫩的思辨女子的形象,这里隐隐透出了intp型型人格特点。
此外,王小波的作品表现出对纵深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对存在和精神的原则的质疑和反思。这种作风也与intp类型性格的深厚理论水平与对完美原理的追求不谋而合。
3. 个人特点
在王小波的信件和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常常寻找独处,以便进行自我反省,思想上更多地呈现出intp型人格的性质。有人认为,王小波的情感表达并不十分冲动,扎实的逻辑说明他是更倾向于理性的intp类型人格。他也善于吸收信息,以高度紧凑和抽象地思考为主导,并在思想上表现出倾向于适应新事物并进行某种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倾向。
4. 观念
王小波追求理性和科学的精神早已众所周知。例如,在《文化苦旅》中,他称自己是一个反对教条主义的人:“一种观念不是从一天开始有的,而是要通过一些阶段和历程才有的。”他强调的是思想信仰的自由发展,这种主张体现了ENTP的智慧与自我主张。
三、
通过分析王小波的人物塑造、作品文化意蕴、个人特点和观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王小波更趋向intp型性格。同时,百度下拉搜索词中也出现了“王小波intp”“王小波性格分析”等关键词。
在王小波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中,不仅有对文学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我和外界追求和解答的不懈探究。这种独立、直觉而又精神深刻的性格类型,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王小波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