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P指的是内向、直觉、情感、判断的人格类型,也被称为“梦想家”。INFP人群通常热爱艺术、自然和人道主义事业。他们渴望实现内心的和谐和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那么,INFP在现实中的表现如何?他们真的像大众所认为的那样宇宙特别吗?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下INFP人群的现实生活。
INFP是最罕见的人格类型之一,据统计仅占人口的1%-4%,这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古怪。但是,INFP并不是难以交往或者与其他人互动的人,只不过他们通常喜欢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内心,因此需要时间与机会去建立亲密的关系。虽然INFP人群常被误解,但他们对友谊和家庭的价值观往往非常高,并愿意为维护这些关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INFP们通常有一颗热爱探索世界的心,因此喜欢旅行、冒险和体验未曾尝试过的事物。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挑战自我和磨练人生经验的方式。即使穷困潦倒,INFP们也往往能从旅行和探索中汲取灵感,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比如著名作家佩索阿的《乡愁》,里面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探寻。
INFP人群在职业选择上往往偏向非典型性、艺术性或人道主义性的工作,例如研究员、文学家、援助工作者等。然而,由于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职业环境,INFP在工作中依然会遇到压力、挫败和不适。例如,现实中有不少INFP审美极佳,擅长绘画、摄影等艺术工作,但是他们也会遭遇到老板要求做一个让他们不喜欢的作品或者作风的冲突,此时INFP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此外,INFP人群也有些特点需要注意。虽然他们善良、体贴、富有同理心,但是对于那些无法得到反馈或者反馈不好的情况,他们可能很难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和满足感。比如说,有一位INFP的专业是援助工作,但他发现自己无法忍受援助工作中依旧存在的贪污、腐败等问题,这让他非常迷茫和失落。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类型,INFP的生活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奇怪或者特别。他们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去适应社交、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需要勇敢面对。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内心和个性,给予人性化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周围的INFP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INFP现实中多吗——趋光性格)
作为典型的宅文化代表,INFP似乎更加容易跟网络和虚拟世界相沟通。因为对于INFP而言,网络和虚拟社交提供了一个可以独处却不寂寞的渠道。然而,INFP是否真的趋光如此呢?
百度下拉搜索词中“INFP趋光”这个词比较常见。的确,有些INFP会更喜欢在家里、在安静的环境里独自思考和创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总是趋光的人。事实上,许多INFP在生活中依旧会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化活动,例如打卡网红景点、和好友聚会、观看演出等等。只不过相比于Extravert(E型)或ESFP(娱乐型),INFP在这些活动中少有人群互动和喧哗的部分,更多的是在品味环境和享受与自我和相遇的状态。
不言而喻,INFP尤其注重内在的情感和价值,因此会依据自己个人的感受去寻找到艺术作品、书籍、音乐以及相关干货分享体验等,他们并不认为这样显得宅,反而这些事物能使他们得到一份从灵魂深处领悟到的精神愉悦。而当INFP认定该走进社交圈时,往往激情烈烈且投入,能够为活动注入独特的情感气氛与格调。
《乡愁》中男主性格刻画就是INFP的代表作,其中涉及到许多与文学、自然景色及其相应的思辨探究。这又是一个说明INFP并非宅的佐证——虽然男主对于现实社交圈和生活中的某些元素是失去敏感的,但是他也在分享和展示着自己的内心和审美价值观。这也是INFP经常玩的东西,INFP人群善于把内心的想法转化为绘画、作品、视频等作品,从而在虚拟世界中收获到诸多反馈。
因此,INFP趋光似乎并不符合实际,他们更多的是注重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作品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角,相信能够感受到INFP对于“快乐”的自我定义与深度探究。有时,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真正与自我对话,更容易让他们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