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最早是由凯瑟琳.布里格斯.谢尔马德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梅耶斯两位女士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基于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所发展创立。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大量人在学习、应用和信奉这一性格类别系统。其中INFP(Introverted, Intuitive, Feeling, Perceiving)和ISFP(Introverted, Sensing, Feeling, Perceiving)属于十六种基本性格类型中的两个颇为相似的类型,而它们之间会发生性格类型的转变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INFP和ISFP
INFP和ISFP虽然在字母和含义上很接近,但它们的认知功能完全不同:INFP的认知功能为内倾-直觉-情感-判断,而ISFP的认知功能则为内倾-感觉-情感-感知。因此,INFP和ISFP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INFP是否会变成ISFP?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的性格表现似乎和他们早期的性格不太一样了,这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猜测:是不是个人的性格类型发生了变化?可以肯定的是,INFP和ISFP这两个性格类型并不是不可逆的。比如,随着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增加,INFP和ISFP都可能会变得更世故、更务实、更能应对挑战;而有时也会受到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临时性的“性格误差”,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与其本人所属的类型不符合的特点和表现。
然而,INFP能否直接转变成ISFP呢?传统的MBTI理论认为,每种性格类型是基于先天本能和习得行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且它们是既定不变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讲,INFP不可能毫无问题地变成ISFP,除非它们经历了某些重要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事件,并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一种不同的类型。换句话说,INFP到ISFP的转变是相对困难的,甚至需要耗费长时间的努力和修行。
3.为什么会有人提出“Infp变成ISFP”这个问题?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Infp变成isfp”这一问题是发自内心的,无非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某些朋友在某段时间内的表现或性格特点似乎和ISFP更相似,而不是INFP。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似”的原因是因为INFP和ISFP之间有些相像的地方存在,尤其是它们在个性上都较为温和、内敛、平和和感性,同时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灵活、弹性和审美体验;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刻,人们的真正性格基础会显露出来,而自己并没有转化成不同类型。
4.小结
总的来说,在MBTI理论的框架内,INFP到ISFP的转变是可能发生的,但这种转变因人而异,有多大概率发生还需要根据个体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从目前来看,这种性格类型的变化过程比较复杂,不太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能简单地用MBTI准确地描述和归类人类性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复杂多样的,仅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