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BTI人格类型理论中,INTP是指喜爱思考、理性冷静、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人。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杰出的名人被归类为INTP,比如: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爱因斯坦等等,他们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在古代的中华大地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INTP型名人,他们精于理论,思考敏捷,贡献俨然。
(第一篇)古代名人INTP——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书法家。他以《史记》闻名于世,这部冠绝史学史册的书籍系统地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时期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宝、国家之元”。但是,在他撰写《史记》之前,司马迁是谪仙之人,退居南阳,毋庸置疑的是:文字、阅读和思考成为了司马迁的日常。
【能问和不差细节的洁癖】司马迁行文严谨,历史考据周详。他自称“悲史之心、不忘古人之事,是以无暇东顾”。因此,他的笔下事实准确,言辞精炼。例如,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记述中,司马迁指出:“岸梁十万,卒劳数年……由此观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失稍有所费,通最得其便者立。”这里的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比较,但司马迁并不是简单罗列数据,而是着重讲述了它的利弊得失。可以看出,在洁癖方面,这位INTP名人十分讲究。
【大书法家】作为曾有才华惨遭废黜的官员,司马迁一生焦虑内敛,抒发情感最好的方式是书写字体和篆刻。在刻篆方面他自认为得心应手,作品不乏佳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汉宣帝碑》。这块碑石,司马迁用他的“隶书”书写,直线粗细均匀,间隔如一,墨色厚重饱满,气势磅礴。这种书写风格尤其展现了司马迁的细腻和状态改变,亦体现出他对于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推崇。
(第二篇)古代名人INTP——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時期文學家、文學理論家、恰如其名的記錄工,被譽為“文學評論聖手”。他所寫的文章,不僅思想深刻,而且文字用語精練細膩,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與愛戴。歷史上記載,欧阳修向來自認為字正腔圓冷峻淒涼,但此时他作为一个INTP个体被中庸思想引导,热爱民众规律,推崇诗赋文学的温婉清新与平民化。
【一代诗林高手】欧阳修最为得意的莫过于他的诗,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有《生查子·元夕》、《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传世佳篇。欧阳修认为,好的诗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半句词语可以代表半个思想,整句词语可以代表一个视野。
【“韩”、“柳”的文学评说】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不仅自己写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同时也极为欣赏韩愈和柳永这样的文学大师,并多次对他们进行点评。例如,在《原道》中,欧阳修曾经描述韩愈为:“圣人之风,九斯之知,孺子之行,必有圣师之范。”,而柳永则被认为是“幽思深邃,非寻常手笔所能比拟”的才子佳人。这种文学评说既展现了欧阳修在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又表现了他对于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的认识和推崇。
:
司马迁和欧阳修作为古代名人INTP,虽然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但在思考、创造、积累和评价方面,他们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善于思考和创造,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念,以及如何推动文化和思想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成果仍然在今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传承,成为人们不断学习、思考和创造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