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可以通过四个二元因素来描述,其中INFP代表“创意型冥想者”。虽然INFP往往被看作是温和、友善、充满同情心的人,但这并不能涵盖所有INFP个体的共性。其中,INFP个体中一些人患有所谓的“INTP厌人症”,即对他人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现象。下面将从症状、成因两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症状:
1. 不喜欢过多社交活动
INTP个体倾向于通过思考、阅读等独处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很多时候,与别人交流反而会干扰他们的思考和自我反省。因此,他们通常不会主动参加社交活动,遇到外来邀约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2. 无法忍受表面功夫和虚伪行为
INTP个体尤其讨厌那些在表面上讨好和虚伪的人,他们更喜欢人性化、真诚和客观的沟通方式。如果他们感觉到对方的沟通方式过于“假”,就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3. 心理上的疏离感
INTP个体通常思维敏捷,趋向于用逻辑分析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处于与周围人不同的状态中—他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思考一些不同凡响的主题,或者会追求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他们可能会感觉到与周围环境的疏远,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疏离感。
成因:
1. 年少时的经历
在少年时期,很多人都会因为某些原因受到过排挤、被孤立、受到过欺负等负面的社交经历。对于INFP来说,可能遭受的是由于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而被排斥的经历。这些负面的情境可能会导致INTP个体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和抗拒情绪。
2. 未满足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INTP个体从周围环境中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需求。他们可能希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觉得其他人的干扰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通常是最理想的。
3. 个体差异
除了上述原因外,INFP个体的厌人症也可能是作为他们性格特点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而INTP个体正是倾向于在这些人格特征中发掘和强化自己的。如果周围的人不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也许会选择放弃与这些人交流。
:
INTP个体的厌人症并非完全无法逆转,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时间和关注。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与周围人建立健康、开放且友好的传播机制。虽然这样的机制需要双方付出努力,但可以促进真正的沟通和理解,从而缓解INFP个体的厌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