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INFP是最难被理解的 MBTI 人格类型之一。很多人向往这种独立和温柔,有关爱、理想和意义的对话也常常引起其他人的共鸣。因为这种感性、深刻和同情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受伤,他们的直觉和情感往往与世界不太契合,使得他们感到孤独而不安。
然而,我们也可以在各种地方遇到“假的INFP”,这是指那些即使计算结果提示他们是INFP,却行为和内心世界与标准INFP有很大偏差的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种情况,并且为您给出举例以帮助您理解。
假的INFP(历史:分析行为与内心矛盾的表象)
MBTI 反映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行为和内心矛盾的情况,造成个体变成“假的INFP”。 以下是三种情况的例子。
情况1:社交组织中的深度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要追随自己划分的MBTI类型来适应社交组织。假如某个人的计算结果告诉她是INFP,她也会想方设法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她可能不过是在宣称自己真实的“INFP”特点,以求达到更好的社交目的。然而,真正的INFP通常没有很深的社交关系,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接触,这种行为与内心是不一致的。
情况2:骗取同情心
另一种情况是某些人可能会故意让自己成为某种人格类型,以让别人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注。他们可能会无限放大自己的感受,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和眼球。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强迫自己变成INFP来获得同情和理解,但是他真正内心期待实际上是更为开放、更多元化的社交网络。
情况3:随意解读人生事件 / 没有价值观
第三种情况的例子比较复杂。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会真正理解自己,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却被计算测试结果显示为INFP。这个人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种人生模式究竟代表什么。他们可能从好朋友身上模仿行为、发音和其他字符特征来打造自己的标签,但是他们内心的思维与计算出的INFP模型却有着很大程度的偏差,甚至偏离。这种情况下,假的INFP可能无法对自己的实际态度作出决断,会感到混乱而意志皮弱。
从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把握其MBTI类型实属难上加难,因为每个人都喜欢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与隐私,而且测试结果通常需要在更多细节上做解释和明确。通过更全面的了解,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假的 INFP 们给我们带来的思维挑战,并且避免在误判和口吃中错过了身边值得深交的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