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性格类型中INFP是最少见的,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个人物正好符合这个特征——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诗人,素有“清代豪放派”的美誉。他热爱意境,在诗歌中表达自我,生活时刻保持着独立、自由、灵敏、敏感、接受性强等INFP特点。
一、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INFP个性里面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敏锐的感知使得他们更加喜欢反思,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纳兰性德也同样因为对人生的思考而一度迷茫,他的诗歌中有同情万物的浪漫态度,也有个体的自我怨嗟。在庸俗的现实中,纳兰性德渴望自我的归属感,于是他带着对人生的困惑来到白雪山,去抒发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找寻平和。
二、外向性格下的内向特质
INFP并不绝对内向,尤其是当他们发现了真正的个人价值体现之后。纳兰性德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并和许多才子们互相打交道。他善于交际,具有开放、热情和强烈的人际关系需求,这也得益于INFP的天生理解力与同理心。但是,他天生具有的敏感,使得他追求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极度怕被伤害。这一点在他与庙台山三友之间的关系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三、精神上的孤独
INFP 往往渴望完美主义,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和杰出的艺术素养。同时也常因为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导致自己身处形单影只的困境,纳兰性德同样也有类似的困惑。他很早就懂得了孤寂与寂寞的意义,但是他也同样享受着赤子之心带来的纯真快乐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在《杂诗》中,他写道:“ 虚醉何荒唐,况我盼清凉。非知寒泉少,恨无石壕降”。这句诗把爱情和疏离相融,暗含了他事业上与感情方面的失意。
四、寻找真正的自己
INFP 性格倾向于强烈关注个人需求和情感,并富有同理心。同时,他们善于观察、把握内心真实的情感与价值观。而纳兰性德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是在追求真正的自我。他一生自称作“与世隔绝”,做到了个人价值和思想与主流社会文化相分离,最终实现了精神变革。
INFP,聆听内心深处的音乐家。与日俱增的物欲、功利和思维的工具化面前,依然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人生价值,塑造自己的人生经历,探索内心的深刻情感。纳兰性德与INFP共同拥有着清晰的思维,澄明的视线以及卓越的创作力。